关于白露节气的由来
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的公历9月7日或8日到来。白露节气的由来与古代农耕文化密切相关,以下是关于白露节气的一些由来和习俗:

1. **节气名称的由来**:
- “白露”这个名字来源于天气的变化。白露时节,天气逐渐转凉,露水增多,且露水呈现出白色。这是因为气温下降,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触到地面或植物表面时,凝结成小水珠,这些水珠在清晨的阳光下呈现出白色。
2. **农业意义**:
- 白露时节,农作物进入成熟期,是收获的季节。古人认为白露是农作物成熟的重要标志,因此白露节气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。
3. **民间习俗**:
- 在白露这一天,各地有许多民间习俗,如:
- **吃龙眼**:福建地区有“白露必吃龙眼”的习俗,认为龙眼具有滋补身体的作用。
- **喝白露茶**: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称为“白露茶”,被认为具有清凉解暑、提神醒脑的功效。
- **晒秋**:江西、湖南等地有“晒秋”的习俗,人们将收获的农作物晾晒在田野里,以防止霉变。
4. **天文意义**:
- 白露时节,太阳到达黄经165度,标志着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向南半球移动。此时,北半球日照时间缩短,气温逐渐降低。
总之,白露节气不仅是天气变化的标志,也是农业生产和民间习俗的重要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