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恩不报的典故
“知恩不报”这个成语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中的一个故事。

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,晋国和楚国在邲(bì)地交战。晋国的将领魏武子因为受伤而无法继续战斗,他的儿子魏颗在战场上救了他。后来,魏武子临终前交代魏颗,要将他的爱妾改嫁给他的一个部下。魏颗没有遵从父亲的遗愿,而是将这个爱妾送回了她的家乡。
这个爱妾的家乡有一个老人,他的儿子在战争中救了魏颗。老人为了报答魏颗的救命之恩,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魏颗。魏颗的妻子就是那个曾经被魏武子爱妾的女子。
这个故事中,魏颗没有因为自己的救命恩人而要求回报,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父亲的爱妾而违背自己的原则。因此,“知恩不报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知道别人的恩情却不加以报答的人。在现代汉语中,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,用来批评那些忘恩负义的人。